KJ法
2014-10-4 12:53:00 编辑:z863 来源:旗讯网 浏览29552次

KJ法的概念
KJ法的创始人是东京工人教授、人文学家川喜田二郎,KJ是他的姓名的英文缩写。
他在多年的野外考察中总结出一套科学发现的方法,即把乍看上去根本不想收集的大量事实如实地捕捉下来,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归纳,发现问题的全貌,建立假说或创立新学说。后来他把这套方法与头脑风暴法相结合,发展成包括提出设想和整理设想两种功能的方法。这就是KJ法。这一方法自1964年发表以来,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技法很快得以推广,成为日本最流行的一种方法。KJ法的主要特点是在比较分类的基础上由综合求创新。在对卡片进行综合整理时,既可由个人进行,也可以集体讨论。
KJ法的实施步骤
1、准备
主持人和与会者4-7人。准备好黑板、粉笔、卡片、大张白纸、文具。
2、头脑风暴法会议
主持人请与会者提出30-50条设想,将设想依次写到黑板上。
3、制做卡片
主持人同与会者商量,将提出的设想概括2-3行的短句,写到卡片上。每人写一套。这些卡片称为“基础卡片”。
4、分成小组
让与会者按自己的思路各自进行卡片分组,把内容在某点上相同的卡片归在一起,并加一个适当的标题,用绿色笔写在一张卡片上,称为“小组标题卡”。不能归类的卡片,每张自成一组。
5、并成中组
将每个人所写的小组标题卡和自成一组的卡片都放在一起。经与会者共同讨论,将内容相似的小组卡片归在一起,再给一个适当标题,用黄色笔写在一张卡片上,称为“中组标题卡”。不能归类的自成一组。
6、归成大组
经讨论再把中组标题卡和自成一组的卡片中内容相似的归纳成大组,加一个适当的标题,用红色笔写在一张卡片上,称为“大组标题卡”。
7、编排卡片
将所有分门别类的卡片,以其隶属关系,按适当的空间位置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大纸上,并用线条把彼此有联系的连结起来。如编排后发现不了有何联系,可以重新分组和排列,直到找到联系。
8、确定方案
将卡片分类后,就能分别地暗示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显示出最佳设想。经会上讨论或会后专家评判确定方案或最佳设想。
KJ法的应用流程
原理:结合脑力激荡、分类法、归纳法。
适用情况:问题复杂,起初情况混淆不清,牵涉部门众多,检讨起来各说各话时特别适用。例如公司营运不善、供产销不协调、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等。
优点:解决问题过程可以促进团队学习,开拓视野,突破部门藩篱,并获得整体的观点,有助于减轻内部矛盾,并将精力集中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内部耗损。
困难:需要较有经验的主管引导,才能有效的促成坦诚与开放的态度,并在分类与归纳过程,能形成合理的答案。
1、组织团队:将问题可能涉及的相关部门人员组织起来,少则可以是3-5人,多则数十人。意见特别强烈的人不能被摒除在外,平时不讲话的人,只要工作相关便需邀请参加。
2、建立共识:运用团队技巧,让团体成员降低压力,建立整体共存共荣的一体感,避开针对个人与部门的攻击,减轻防卫性的心理状态。研讨会不要在公司里,封闭式效果更好,座位的安排不要依照组织位阶,围成圆圈或马蹄型较佳。
3、定义挑战:清楚提出挑战,并指出期望的结果。例如∶公司已经投入3亿开发高新科技项目,至今尚无成果,我们的目标是找出问题的关键,并决定是否继续投入资金,如果要继续投入,未来该如何控制本项目,并如何确保成果。
4、展开脑力激荡:人数如果在12人以下,可以集体操作,如果在12人以上,最好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约4-8人,将同部门的人,分散在不同的小组,以便能互相交流。此阶段主要将所有问题现象详细列出,并将问题写在N次贴的贴纸上,每张贴纸只写一个问题,时间约为30-90分钟。如果问题太多,可以延长时间,但中间需要休息。
5、汇集问题-脑力激荡结束,集合各小组成员,由各小组轮流上台发表脑力激荡结果,并将N次贴一一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大海报纸上,如果有相同点,便将该问题贴在一起,当全部发表完后,所有可能的问题已经全部呈现在大家眼前。一般问题会在数十个左右,特别复杂的情况可能多达几百个。
6、分类整理-此时由主持人引导大家将问题分成几个大类,分类完成后,经过检查一遍,便形成几大类的问题了。
7、排出顺序-将每一大类的问题,根据其严重性排列顺序,如果问题甚多,可以分成A、B、C三组,A组是最重要的,B组是一般重要,C组是次要的。
8、责任划分-将各类问题牵涉的部门,以矩阵图的方式列出,并标示出主要负责部门与参与解决部门。主要负责部门标示◎参与部门标示以○。
9、构思方案-由主要负责部门带头,举办小型研讨会,并提出建议方案,经由决策小组同意后,形成决策,同时交付执行。
10、效果确认与跟进-根据执行计划,定期与不定期的检讨成果与进度,并做适当的调整与修正,直到问题解决完毕。
11、标准化-如果此问题将来还会遇到,必需将此次的经验,变成标准化的流程,并将相关的资料形成书面化,以利未来的参考,不仅能节省时间与成本,更能促成组织的学习能力,这也是未来组织的重要核心能力-知识管理的能力。如果公司有内联网,应该将此信息公布于网上,以便将此经验转化为全公司的技能。
实例分析
日本某公司通信科科长偶尔直接或间接地听到科员对通信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发牢骚,他想要听取科员的意见和要求,但因倒班的人员多,工作繁忙,不大可能召开座谈会。因此,该科长决定用KJ法找到科员不满的方案。
第一步,他注意听科员间的谈话,并把有关工作中问题的片言只语分别记到卡片上,每个卡片记一条。例如。
有时没有电报用纸。
有时未交接遗留工作。
如果将电传机换个地方……
接收机的声音嘈杂。
查找资料大麻烦。
改变一下夜班值班人员的组合如何?
打字机台的滑动不良。
第二步,将这些卡片中同类内容的卡片编成组。例如:
其他公司有的已经给接收机安上了罩。
因为接收机的声音嘈杂,所以如果将电传机换个地方……
有人捂着一个耳朵打电话。
上面的卡片组暗示要求本公司“给接收机安上罩”。从下面的卡片组中可以了解到要求制定更简单明了的交接班方法。
在某号收纳盒内尚有未处理的收报稿。
将加急发报稿误作普通报稿纸处理。
接班时自以为清楚了,可是过后又糊涂了,为了作出处理,有时还得打电话再次询问。
第三步,将各组卡片暗示出来的对策加以归纳集中,就能进一步抓住更潜在的关键性问题。例如,因为每个季节业务高峰的时间区域都不一样,所以弄明白了需要修改倒班制度,或者是根据季节业务高峰的时间区域改变交接班时间,或者是考虑电车客流量高峰的时间确定交接班时间。
科长拟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又进一步征求乐于改进的科员的意见,再次做了修改之后,最后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加以试行,结果科员们皆大欢喜。
需要说明的是本例没有严格按照KJ法的程序进行。创新技法在现场实际应用时,往往不是一成不变地按程序进行。